
今年以来,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总工会切实发挥引导、协调、服务职能,将工匠学院建设作为推进产改、赋能发展的重要抓手,积极统筹资源,搭建平台,引导企业主体作用发挥闪电策略,为推动打造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注入强劲动能。
海西州总工会立足实际,将工匠学院建设纳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布局。通过明确功能定位、加强政策指导、优化资源配置,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建设各具特色的工匠学院或培训基地,形成了“工会引导、企业参与、院校协同、面向职工”的共建格局。指导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工匠学院初步建成线上学习资源库,上传安全生产、智能制造、化学工艺、医护康养等领域的理论课程与辅助资料,为职工“碎片化”学习和“线上+线下”混合式培训提供了便利。支持实训设施升级,推动义海能源工匠学院分院建设集理论教学、实操实训、考试考核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,配备VR安全实训室、标准化考场及多个工种实操场地,硬件水平区域领先。
海西州总工会引导各工匠学院紧密对接市场需求,增强培训针对性。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深入青海明阳、国源化工、西部镁业等重点企业调研摸排,精准掌握企业用工缺口和紧缺岗位需求,使培训规划更加贴近产业发展脉搏。同时,指导各工匠学院和企业加强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以及义海能源“六特”精神等具有地方和企业特色的奋斗文化。广泛开展技能竞赛、技术比武、“五小”创新、先进评选等活动。通过设立劳模(职工)创新工作室、大师技能工作室,发挥领军人才的“传帮带”作用,营造了尊重劳动、崇尚技能、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。
海西州总工会指导企业工会履行职能,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同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。推动企业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,深化厂务公开,保障职工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。督促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管理,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,改善工作生活环境,落实劳动安全防护和健康保障措施,切实增强了产业工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合力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)
友兴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